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物探中心职工以第一作者发表科技论文319篇,其中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61篇,SCI、EI收录期刊论文45篇。
物探中心2010年以来发表核心以上论文
序号
|
论文名称
|
期刊类型
|
期刊名称
|
年,劵(期)
|
主要作者
|
1
|
贺兰山和银川盆地的岩石圈结构和断裂特征——深地震反射剖面结果
|
SCI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2017,47(2)
|
刘保金、酆少英、姬计法等
|
2
|
巴颜喀拉块体地壳结构多样性探测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7,60(6)
|
嘉世旭、林吉焱、郭文斌等
|
3
|
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阿尔金断裂带东端及其邻区深部结构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7,60(6)
|
邹长桥、贺日政、段永红等
|
4
|
利用爆破地震揭示华北克拉通基底的高分辨速度结构——大丰—包头折射剖面的探测结果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7,60(7)
|
赵金仁、刘保金、段永红等
|
5
|
南汀河西支断裂深浅构造特征——来自深地震反射剖面的证据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7,60(10)
|
酆少英、刘保金、邓小娟等
|
6
|
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研究太行山断裂带东南缘地区构造应力场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3)
|
莘海亮、刘明军、康敏等
|
7
|
内蒙古阿拉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预选场址近地表花岗岩体地震成像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3)
|
李稳、侯黎华、郭文峰等
|
8
|
太康M_S4_6级地震与重力场演化特征探讨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3)
|
李真、秦建增、贾宇鹏等
|
9
|
广义S变换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3)
|
魏学强、秦晶晶、万森林等
|
10
|
华南大陆东部赣闽地区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研究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3)
|
赵延娜、段永红、魏运浩等
|
11
|
利用布格重力资料研究华北裂陷盆地地壳结构特征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3)
|
徐志萍、方盛明、李德庆等
|
12
|
利用反射地震资料中的面波研究剖面浅部结构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3)
|
邓小娟、酆少英、左莹等
|
13
|
CG-5重力仪一次项格值系数对宁夏重力场变化的影响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3)
|
冯建林、檀玉娟、秦建增等
|
14
|
深地震测深揭示的济阳坳陷地壳结构特征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3)
|
宋向辉、王帅军、马策军等
|
15
|
运城M_S4_4地震前山西中南部重力场变化特征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4)
|
冯建林、檀玉娟、秦建增等等
|
16
|
二维速度结构走时反演RAYINVR算法试验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9)
|
刘汉奇、王夫运、刘志
|
17
|
太康M_S4_7地震目标区浅层结构探测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10)
|
谭雅丽、王志烁、杨卓欣等
|
18
|
利用S_H横波反射资料中的勒夫面波反演浅部横波速度结构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11)
|
邓小娟、酆少英、左莹等
|
19
|
太行山南麓凤凰岭断裂的构造特征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SUPP)
|
戴骜鹏、刘明军、莘海亮
|
20
|
对比分析平遥ML4.1、运城ML4.9地震重力场变化特征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SUPP)
|
贾宇鹏
|
21
|
宁夏流动重力测网中强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7,37(SUPP)
|
檀玉娟
|
22
|
大地电磁二维反演方法分析对比
|
CSCD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7,32(2)
|
康敏、胡祥云、康健等
|
23
|
利用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研究银川盆地及两侧区域的S波速度结构
|
CSCD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7,32(5)
|
王帅军、刘保金、嘉世旭等
|
24
|
华北地区深地震测深成果库建设及应用
|
CSCD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7,32(5)
|
林吉焱、段永红
|
25
|
银川盆地岩石圈结构_长观测距宽角反射与折射剖面结果
|
CSCD
|
地震学报
|
2017,39(5)
|
林吉焱、刘保金、张先康等
|
26
|
宜川_泰安重力剖面布格重力异常及归一化总梯度的构造意义
|
CSCD
|
地震学报
|
2017,39(2)
|
罗翔飞、方盛明、秦建增等
|
27
|
基于稀疏约束反演谱分解的缝洞储层叠后数据去噪应用效果分析
|
CSCD
|
石油物探
|
2017,56(5)
|
李倩、狄帮让、魏新建
|
28
|
利用爆炸震源资料获得三分量旋转地震动_赖晓玲
|
CSCD
|
地球科学
|
2017,42(4)
|
赖晓玲、孙译
|
29
|
太行山断裂带东南缘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成像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7,39(1)
|
莘海亮、刘明军、张元生等
|
30
|
黎城盆地北缘黎城断裂的地球物理特征及活动性分析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7,39(3)
|
徐顺强、徐志萍、李德庆等
|
31
|
宁夏地区重力场变化与2012年永宁MS4.6地震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7,39(SUPP)
|
谢汝一、秦建增、李洋洋等
|
32
|
山西运城4_9级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特征分析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7,39(SUPP)
|
罗翔飞、李真、李德庆等
|
33
|
城市浅层地震勘探过障碍变观设计
|
CSCD
|
震灾防御技术
|
2017,12(1)
|
何银娟、姬计法、酆少英等
|
34
|
典型场地地震波输入界面的选取
|
CSCD
|
自然灾害学报
|
2017,26(1)
|
王冲、齐文浩、刘巧霞等
|
35
|
PDS型地震仪拾振器幅频特性测试
|
核心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
2017,38(1)
|
李从庆、徐以福、袁秦喜等
|
36
|
基于CAN总线的地热井温度探测与评估系统
|
核心
|
现代电子技术
|
2017,40(11)
|
邱贺
|
37
|
Deep crustal deformation of the Longmen Shan,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from seismic reflection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
SCI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
2016,121(2)
|
酆少英、张培震、刘保金等
|
38
|
Source locations of teleseismic P, SV, and SH waves observed in microseisms recorded by a large aperture seismic array in China
|
SCI
|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16,(449)
|
刘巧霞、Keith D Koper、Relu Burlacu等
|
39
|
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模型(HBCrust1.0)
|
SCI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2016,46(6)
|
段永红、王夫运、张先康等
|
40
|
基于稀疏分布特征的井下微地震信号识别与提取方法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6,59(10)
|
李稳、刘伊克、刘保金
|
41
|
青藏高原东北缘基底结构研究——玛多-共和-雅布赖剖面上地壳地震折射探测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6,59(10)
|
郭文斌、嘉世旭、段永红等
|
42
|
太行山南端盘古寺-新乡断裂的构造特征
|
EI
|
地震地质
|
2016,38(1)
|
秦晶晶、赵成斌、刘明军等
|
43
|
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关系统计分析和应用
|
EI
|
地震地质
|
2016,38(4)
|
贺为民、刘明军、杨杰
|
44
|
宜川-秦安剖面重力异常与构造意义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6,36(4)
|
罗翔飞、秦建增、方盛明等
|
45
|
城市隐伏活断层探测中采集参数的研究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6,36(7)
|
秦晶晶、酆少英、左莹等
|
46
|
从青藏高原航磁资料分析尼泊尔8.1级地震构造背景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6,36(2)
|
赖晓玲、孙译
|
47
|
高速岩体反射地震探测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6,36(12)
|
李稳、郭雯雯、侯黎华等
|
48
|
山西地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6,36(10)
|
周铭、徐朝繁、耿伟等
|
49
|
海原构造区及其周缘上部地壳结构研究
|
CSCD
|
地震学报
|
2016,38(2)
|
林吉焱、段永红
|
50
|
土的动剪切模量、阻尼比和泊松比研究进展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6,38(2)
|
贺为民、李德庆、杨杰等
|
51
|
土层结构对油气管线工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的影响研究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6,38(2)
|
孙译、石玉成、卢育霞等
|
52
|
浅层地震过障碍变观设计软件的研制及应用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6,38(3)
|
何银娟
|
53
|
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中钻探相关工作探讨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6,32(4)
|
贺为民
|
54
|
冀鲁豫交界地区重力场变化与区内小震关系探讨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6,38(4)
|
谢汝一、刘越、秦建增等
|
55
|
含软弱夹层土深厚场地输入界面的确定
|
CSCD
|
世界地震工程
|
2016,
|
王冲、齐文浩、刘明军等
|
56
|
典型场地的地震动参数特性和设计反应谱
|
CSCD
|
世界地震工程
|
2016,
|
王冲、 贺为民、 齐文浩等
|
57
|
豫东平原浅部土层波速及泊松比初步研究
|
CSCD
|
世界地震工程
|
2016,
|
贺为民、杨杰、杜燕林等
|
58
|
利用地震成像技术研究我国首个国际认可的陨石坑
|
CSCD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6,31(68)
|
樊计昌、刘明军、韩艳杰等
|
59
|
大庆长垣西缘断裂浅部构造特征
|
CSCD
|
震灾防御技术
|
2016,11(2)
|
邓小娟、赵斌、石金虎等
|
60
|
广义S变换地震信号时频分析
|
CSCD
|
震灾防御技术
|
2016,11(4)
|
魏学强、袁洪克、秦晶晶等
|
61
|
甘肃阳山金旷带安坝矿段地质特征
|
CSCD
|
地质与勘探
|
2016,
|
陶宏、吴昊、王厚根、陈胜男等
|
62
|
马鞍山_铜陵_安庆长江沿线上地壳速度结构成像
|
核心
|
中国地震
|
2016,
|
田晓峰、王夫运、刘宝峰等
|
63
|
2000_2004年山西重力场变化及小波多尺度分解
|
核心
|
中国地震
|
2016,32(2)
|
冯建林、韦进、檀玉娟等
|
64
|
基于Petri网的电力系统监控数据多点校核方法
|
核心
|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
2016,24(4)
|
张丹、佘维
|
65
|
Variation of gravity before the Alxa Zuoqi M5.8 earthquake
|
核心
|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
2016,7(4)
|
冯建林、檀玉娟、秦建增等
|
66
|
华北构造区岩石圈二维P波速度结构特征:来自盐城-包头深地震测深剖面的约束
|
SCI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2015,45(8)
|
段永红、刘保金、 赵金仁等
|
67
|
南北地震带滇西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与构造研究:勐海-耿马-泸水深地震探测剖面结果
|
SCI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2015,45(12)
|
王帅军、刘保金、 张建狮等
|
68
|
深反射剖面揭示的芦山7.0级地震发震构造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5,48(9)
|
王夫运、赵成彬、 酆少英等
|
69
|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岩石圈精细结构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5,58(5)
|
刘保金、酆少英、姬计法等
|
70
|
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壳与地幔盖层结构——长观测距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5,58(4)
|
刘志、王夫运、张先康等
|
71
|
胶东半岛地壳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5,58(9)
|
潘素珍、王夫运、郑彦鹏等
|
72
|
滇南及邻近地区基地结构—镇康—泸西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5,58(11)
|
潘素珍、王夫运、段永红等
|
73
|
利用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揭示芦山M_S7.0地震震区深部孕震环境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5,58(9)
|
王帅军、王夫运、张建狮等
|
74
|
呼和浩特—包头盆地岩石圈细结构的深地震反射探测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5,58(4)
|
酆少英、刘保金、姬计法等
|
75
|
3维反射地震方法在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试验——以芦花台断层为例
|
EI
|
地震地质
|
2015,37(2)
|
酆少英、刘保金、 赵成彬等
|
76
|
改进的矢量分解压噪方法
|
EI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2015,50(2)
|
何银娟、李稳、刘保金等
|
77
|
岫岩陨石撞击坑的速度结构和抗震性能分析
|
CSCD
|
震灾防御技术
|
2015,10(4)
|
赵成斌、刘明军、杨宇东等
|
78
|
微动台阵法探测地下结构的实验研究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5,35(1)
|
魏运浩、李井冈、 姚运生
|
79
|
利用布格重力资料研究太行山东南缘断裂构造特征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5,35(6)
|
徐志萍、姜磊、杨利普等
|
80
|
Ronge-Kutta法在计算复杂构造区域地震波旅行时中的应用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5,35(5)
|
邹长桥、段永红、唐秋惠等
|
81
|
重力-地震联合反演的改进及在遂宁-阿坝剖面的应用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5,35(5)
|
郭文斌、嘉世旭、林吉焱等
|
82
|
输入界面对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
|
CSCD
|
世界地震工程
|
2015,31(2)
|
王冲、刘明军、 齐文浩等
|
83
|
输入界面对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
|
CSCD
|
世界地震工程
|
2015,31(3)
|
王冲、贺为民、 齐文浩等
|
84
|
密集台网微震定位技术在矿山开采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5,37(1)
|
徐顺强、刘巧霞、李怡青等
|
85
|
2013年肃南—门源交界M_S5.1地震重新定位、震源机制及发震构造研究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5,37(4)
|
姚家骏
|
86
|
华北中部地区重力场时空动态演化特征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5,37(3)
|
罗翔飞、秦建增、 李真等
|
87
|
临汾强震区地壳结构及发震背景研究
|
CSCD
|
地震学报
|
2015,37(6)
|
李勇江、方盛明、秦建增等
|
88
|
江西九江—福建宁化接收函数剖面研究
|
CSCD
|
地震学报
|
2015,37(5)
|
赵延娜、段永红、邹长桥等
|
89
|
2014年山西平遥M_S4.1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特征分析
|
CSCD
|
地震研究
|
2015,38(3)
|
贾宇鹏、秦建增、李真等
|
90
|
用于感应式磁传感器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的研制
|
CSCD
|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
2015(1)
|
邱贺、段永红
|
91
|
Crustal cture and tectonic study of North China Craton from a long deep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
SCI
|
Tectonophysics
|
2014,627(4)
|
嘉世旭、王夫运*、田晓峰等
|
92
|
龙门山中段及两侧地壳结构与汶川地震构造
|
SCI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2014,44(3)
|
嘉世旭、刘保金、徐朝繁
|
93
|
Crust Structur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from Long-Range Seismic Wide-Angle-Reflection/Refraction data
|
SCI
|
Tectonophysics
|
2014,634(11)
|
田晓峰、Colin A.zelt、王夫运等
|
94
|
The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lithosphere of the North China Carton --Results from the Wendeng-Alxa Left Banner deep seismic sounding profile
|
SCI
|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
2014,57(9)
|
王帅军、王夫运、张建狮
|
95
|
玉溪-临沧剖面宽角地震探测
---红河断裂带及滇南地壳结构研究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4,57(10)
|
王夫运、潘素珍、邓晓果
|
96
|
基于中红外痕量甲烷检测的地震预警仪
|
SCI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4,34(6)
|
邱贺、刘明军、田晓峰
|
97
|
玉树震区及邻近地区壳幔速度结构特征
|
EI
|
地震地质
|
2014,36(2)
|
张建狮、王夫运、刘宝峰
|
98
|
芦山Ms7.0地震箭杆林地地表破裂带研究
|
CSCD
|
地震学报
|
2014,36(1)
|
刘明军、王夫运、嘉世旭等
|
99
|
芦山Ms7.0地震震前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特征研究
|
CSCD
|
地震学报
|
2014,36(1)
|
姜磊、李德庆、徐志萍等
|
100
|
起伏地表地震资料成像方法分析
|
CSCD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29(1)
|
秦晶晶、谭亚丽、左莹
|
101
|
新乡及邻区三维地壳速度结构
|
CSCD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4,29(4)
|
莘海亮、刘明军、戴傲鹏
|
102
|
郯庐断裂带中段东西两侧地壳结构差异及构造意义研究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4,34(10)
|
林吉焱、嘉世旭、段永红等
|
103
|
滑坡体高密度电阻率正反演模拟及其在工程抢险中的应用
|
CSCD
|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
2014,36(5)
|
徐顺强、李德庆、杨利普
|
104
|
山西原平4.2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异常特征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4,36(3)
|
谢汝一、秦建增,冯建林
|
105
|
断层围陷波观测和应用
|
CSCD
|
震灾防御技术
|
2014,9(Suppl)
|
孙译、赖晓玲
|
106
|
重磁异常信号的非高斯性探讨
|
核心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
2014,(3)
|
徐志萍、姜磊、李德庆
|
107
|
PBS 型地震仪 CF 卡 FAT32文件系统原理与实现
|
核心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
李丛庆、孙鸿
|
|
108
|
新丰江库区上地壳三维细结构层析成像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3,56(4)
|
杨卓欣、刘宝峰、张先康
|
109
|
北京南部地壳精细结构深地震反射探测研究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3,56(4)
|
赵成彬、刘保金、姬继法等
|
110
|
渤海湾西南缘及其邻近地区地壳结构特征
|
EI
|
地震地质
|
2013,35(2)
|
王帅军、王夫运、张建狮等
|
111
|
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CSCD
|
灾害学
|
2013,28(2)
|
贺为民
|
112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因素的探讨
|
CSCD
|
灾害学
|
2013,28(3)
|
贺为民
|
113
|
利用密集临时地震台网资料研究唐山地震区三维速度结构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3,33(3)
|
赖晓玲、孙译
|
114
|
绝对重力控制下的山西地震带2009-2012重力场动态变化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3,33(Suppl)
|
冯建林、秦建增、檀玉娟等
|
115
|
芦花台断裂的三维结构特征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3,33(6)
|
赵成彬、刘保金、酆少英等
|
116
|
豫西高速公路滑坡成因分析
|
CSCD
|
自然灾害学报
|
2013,22(3)
|
贺为民、杨杰
|
117
|
中波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研究
|
CSCD
|
自然灾害学报
|
2013,22(5)
|
贺为民、杨杰
|
118
|
山西地震重力监测网起算基准扰动分析
|
CSCD
|
地震
|
2013,33(3)
|
李真、秦建增、陈石
|
119
|
甘肃阳山金矿区黄铁矿的赋存状态与分布特征
|
CSCD
|
地质找矿论丛
|
2013,28(1)
|
陶宏、吴昊、王根厚等
|
120
|
Fault zone trapped waves at longmenshan fault belt
|
核心
|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
2013,4(3)
|
孙译、赖晓玲
|
121
|
基于广义S变换的沉积旋回分析方法研究
|
核心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
2013,28(4)
|
魏学强、李峰辉、杨超
|
122
|
填海地基电阻率成像正反演模拟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
核心
|
工程勘察
|
2013,(2)
|
徐顺强、孙印、李建朝等
|
123
|
Calculation of Ground Rotational Motions Using Seismic Array Data
|
SCI
|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
2012,23(2)
|
李松林、赖晓玲、孙译等
|
124
|
应用三分量浅层地震反射方法探测隐伏活动断裂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2,55(8)
|
刘保金、赵成彬、酆少英等
|
125
|
太行山东缘汤阴地堑地壳结构和活动断裂探测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2,55(10)
|
刘保金、何宏达、石金虎等
|
126
|
玉树MS7.1级地震部分余震重新定位及发震构造分析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2,55(1)
|
刘巧霞、杨卓欣、辛海亮
|
127
|
提高地震数据绘图效率方法研究
|
CSCD
|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
2012,34(2)
|
冯生强、赵增庆、杨健等
|
128
|
玉树7.1级地震余震重新定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2,32(4)
|
刘巧霞、杨卓欣、段永红
|
129
|
重力重复测量资料预处理的可视化研究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2,32(Suppl)
|
杜燕林
|
130
|
豫北及邻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反演
|
CSCD
|
地震研究
|
2012,35(2)
|
莘海亮、方胜明、樊计昌等
|
131
|
Investigation of plateau basin crustal structures and thickening mechanisms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
CSCD
|
Earthquake science
|
2012,(25)
|
嘉世旭、徐朝繁、刘志等
|
132
|
多网重力数据联合平差和系统误差改正
|
CSCD
|
地震
|
2012,32(2)
|
李真
|
133
|
天津-北京高分辨率地震折射剖面初至波走时成像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2,34(4)
|
贾宇鹏、王夫运、田晓峰等
|
134
|
2010年玉树MS7.1级震区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层析成像
|
CSCD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2,27(5)
|
辛海亮、杨卓欣、刘巧霞等
|
135
|
Large contrasts in crustal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between the Ordos plateau and the NE Tibetan plateau from receiver function analysis
|
SCI
|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11,(303)
|
潘素珍、纽凤林
|
136
|
由诸城-宜川人工地震剖面反演结果看太行山两侧岩石圈结构的差异
|
SCI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2011,41(5)
|
李松林、赖晓玲、刘宝峰等
|
137
|
三和-平谷8.0级地震区地壳结构和活动断裂研究-利用单次覆盖深反射和浅层地震剖面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1,54(5)
|
刘保金、张先康、陈顒等
|
138
|
岫岩陨石撞击坑结构高精度地震探测研究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1,54(6)
|
赵成斌、刘明军、樊计昌等
|
139
|
银川地堑地壳挤压应力场:深地震发射剖面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1,54(3)
|
酆少英、高锐、龙长兴等
|
140
|
唐山地震区地壳结构和构造:深地震反射剖面结果
|
EI
|
地震地质
|
2011,33(4)
|
刘保金、赵成彬、酆少英等
|
141
|
活动断裂探测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
CSCD
|
震灾防御技术
|
2011,6(1)
|
赵成彬、刘保金、姬计法等
|
142
|
新丰江库区二维P波速度结构——英德-河源-陆河深地震测深剖面探测结果
|
CSCD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1,26(6)
|
杨卓欣、刘宝峰
|
143
|
安阳及邻区三维地壳速度结构研究
|
CSCD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1,26(5)
|
莘海亮、方盛明、刘明军
|
144
|
豫北及邻区地震双差法重新定位研究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1,3(6)
|
莘海亮、方盛明、李稳
|
145
|
基于UDEV和PDM机制的USB KEY认证实现
|
CSCD
|
计算机应用
|
2011,32(suppl)
|
邱勇、冯生强、黄迅
|
146
|
鄂尔多斯和塔里木地块运动与中国大陆强震关系探讨
|
CSCD
|
地震
|
2011,31(1)
|
刘明军、樊计昌、韩艳杰等
|
147
|
华北地区的地壳低速层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1,31(5)
|
李松林、苗琪、王旭
|
148
|
人工地震折∕反射深部观测数据的矢量化图形输出研究和应用
|
CSC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2011,31(1)
|
杨健、方盛明、田长征等
|
149
|
三维Q值层析成像人机交互软件 其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CSCD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2011,28(4)
|
樊计昌、刘明军、海燕
|
150
|
输入界面对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
|
CSCD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
2011,31(6)
|
王冲、刘明军、王怀刚
|
151
|
川滇活动地块东南边界基底结构
|
CSCD
|
地震学报
|
2011,33(4)
|
杨卓新、王夫运、段永红等
|
152
|
Fault-zone trapped wanes at muyu 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
|
核心
|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
2011,2(2)
|
赖晓玲、孙译
|
153
|
基于ARM和FPGA的便携人工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核心
|
电子技术应用
|
2011,37(1)
|
李从庆、王夫运、薛兵
|
154
|
Deep seismic sounding data reveal the crustal structures beneath Zoige basin and its surrounding folded orogenic belts
|
SCI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2010,53(2)
|
嘉世旭、张先康、赵金仁等
|
155
|
岫岩陨石坑三位Q值层析成像
|
SCI
|
地球物理学报
|
2010,53(10)
|
樊计昌、刘明军、赵成彬等
|
156
|
大地坐标计算在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
CSCD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0,25(5)
|
王帅军、张先康、王夫运等
|
157
|
高分辨折射和浅层反射地震方法在活断层探测中的联合应用
|
CSCD
|
地震学报
|
2010,32(6)
|
酆少英、龙长兴、高锐等
|
158
|
2008年河南封丘4级震群前后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0,32(3)
|
秦建增、李德庆、谢汝一等
|
159
|
林州地光异常在地震前兆分析中的应用
|
CSCD
|
地震工程学报
|
2010,32(2)
|
王唯俊、韩昭、王磊等
|
160
|
甘东南地区地震重新定位研究
|
CSCD
|
地震研究
|
2010,33(3)
|
莘海亮、刘明军、张元生等
|
161
|
Exploration of fault-zone trapped wanes at Pingtong Town in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
|
核心
|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
2010,1(1)
|
赖晓玲、李松林、孙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