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党史发展历程 践行抗震救灾精神
地震地质部党支部 莘海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可以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启迪、给人力量。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带领着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逐步走进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百年历程,在实践中我们党蕴含了数不清的伟大精神: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再到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些伟大精神跨越时空,传承了红色基因、坚定了理想信念,是砥砺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动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学史崇德,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过多次大地震,1966年邢台半月内相继发生里氏6.8级和7.2级大地震,1976年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2008年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2010年玉树发生里氏7.1级大地震,2013年雅安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防震减灾工作者,我深深地体会到所从事行业的专业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激励党和人民砥砺前行。大地震可以震动山河,却不能震垮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总体部署,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踏上了新征程。中国地震局党组制定的《关于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战略目标,描绘了发展蓝图。
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对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聚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深化灾害风险防治、基本业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地震人才工程,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地震人才队伍;不断完善激发人才活力的政策,推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竞相成长的环境,我们每一位防震减灾工作者都将会拥有用武之地,不断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