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是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摸清全国地震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的重要基础。物探中心作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领域的正规军、国家队,积极融入中国地震局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主动承担“京津地区高震级潜在震源高精度浅层地震勘探”任务,克服汛情、疫情双挑战,组建最优质的项目团队,投入最先进的探测装备,精心组织项目实施,为高质量完成勘探任务提供坚强保障,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在项目实施中,物探中心职工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他们舍小家顾大局的感人事迹处处可圈可点。
在项目实施中期,为缓解一线勘探人员数量紧缺压力,大家积极响应踊跃报名。“人员紧缺,请允许我加入野外探测团队!”“我报名,实习期间,我参加过野外探测,我有经验,定能保质完成任务!”何宗南、王平两位同志主动请缨,此时,他们刚入职不满1个月!
新入职人员主动请缨赴野外勘探
此次任务的工作时间处于炎热夏季,他们白天顶烈日冒酷暑,晚上饱受蚊虫叮咬,偶有狂风暴雨肆虐时,还要迅速回收仪器,确保设备安全。为确保横波数据采集工作及时开展,现场负责人朱国军同志忍受着肠胃疾病的折磨,坚持不下火线,他在忙碌一天后仍旧连夜维修仪器设备;为保证施工进度,他连续三个昼夜坚守施工现场,赶在暴雨之前,完成800余炮横波数据采集。
顶烈日冒酷暑 狂风雷雨肆虐
昼夜坚守
“郑州7.20特大暴雨”给一线勘探人员带来严峻考验,洪灾面前,他们不能以儿子、丈夫、父亲的身份保护家人安全,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任务面前,他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物探中心勘探队员!“媳妇,野外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员紧张,我回不去,你们一定要听从疏散人员指挥,爸妈和闺女就交给你了......”、“儿子,别怕,和妈妈一起跟随单位突击队向办公楼转移......”。他们展示出的爱岗敬业、舍小家顾大局的责任担当令人感动。
“郑州7.20特大暴雨”中人员疏散保平安
8月1日,北京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为勘探工作带来新的阻力。项目组快速反应,在积极响应落实北京市政府疫情防控各项政策的同时,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克服野外探测条件受限的困难,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展开疫苗接种,保障了项目顺利进展和人员安全。
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密切配合,协同推进
本次地震勘探工作测线环境复杂,既有国道省道,也有城乡主干道,还有些测线穿村而过。时逢建党百年大庆的特殊时期,严格的交通管制给探测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在北京市地震局的大力支持下,通州区和大兴区地震局积极组织协调,项目获得了区公安局、交通局、城市管理局、公路管理局等10余家单位的协作配合。项目组还通过12345政府服务便民热线方式,获取了周边市民的理解与配合,确保勘探工作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震防司、震防中心、地质所多次赴野外勘探现场调研指导,并为一线勘探人员送去了中秋、国庆双节慰问。
组织开展项目推进协调会
野外勘探现场调研
慰问一线勘探人员
辛勤劳动结硕果
经过项目团队88天的辛苦努力,共完成8条纵波和1条横波浅层地震测线施工,总长度82km,有效记录5600炮,为地质所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施工提供了钻孔位置。地震灾害风险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华静在9月17日组织开展的“京津高震级震源排查”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现场调研会上,充分肯定了浅层勘探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对物探中心在克服北京道路封闭、汛情与突发疫情等重重困难、高效推进浅层地震勘探工作时体现出的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干事创业精神给予高度评价!研究成果将为京津地区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活动断裂调查和地震构造模型构建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对摸清京津地区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和提升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网站标签: